学科建设
十八大以来反腐败与纪检监察 理论研究成果概览(一)(下)
发布人:夏亚  发表时间 : 2022-09-19  浏览 : 1826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文献研究课题组)


3.反腐败斗争方略论

企业合规案件不起诉比较研究——以腐败案件为视角(杨宇冠),载《法学杂志》2021年第1期。

控权问责、服务提升与电子政务的清廉效应——基于中国282个地级市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张军、倪星),载《中国行政管理》2020年第3期。

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重要论述(张荣臣),载《湖湘论坛》2020年第5期。

对外逃贪官的缺席审判研究(杨雄),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19年第1期。

腐败的测量方式与影响因素:一个文献综述(徐国冲、朱江、华峰),载《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19年第3期。

公共机构腐败治理合规路径的构建——以《刑法》第397条的解释为中心(李本灿),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19年第2期。

监察制度改革的重大成就与完善期待(陈光中、兰哲),载《行政法学研究》2018年第4期。

治理“微腐败”的理论逻辑、现实困境与有效路径(余雅洁、陈文权),载《中国行政管理》2018年第9期。

中国特色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构建——以比较法为视角(杨宇冠、高童非),载《法律适用》2018年第23期。

国家审计与国家监察服务腐败治理的路径探索——基于协同视角的思考(李嘉明、杨流),载《审计与经济研究》2018年第2期。

努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董瑛),载《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年第10期。

中国乡村治理结构转型研究——以基层腐败为切入点(周少来),载《理论学刊》2018年第2期。

国际追逃追赃视野下的我国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王晓东),载《法律适用》2018年第23期。

境外追逃中的引渡替代措施及其适用——以杨秀珠案为切入点(张磊),载《法学评论》2017年第2期。

论反腐败机构之整合(何家弘),载《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7年第1期。

党内法规的功用和定位(陈柏峰),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

“不必腐”机制:反腐败标本兼治的重要保障(过勇、贺海峰),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第6期。

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国家公权力监督体系重构(杨解君),载《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

腐败经历与腐败感知:基于调查实验与直接提问的双重检验(李辉、孟天广),载《社会》2017年第6期。

进入管制、腐败与反腐败政策(聂辉华、李琛),载《世界经济》2017年第8期。

腐败测量:基于腐败、反腐败与风险的视角(过勇、宋伟),载《公共行政评论》2016年第3期。

腐败犯罪缺席审判制度之构建(彭新林),载《法学》2016年第12期。

贪污贿赂犯罪最新定罪量刑标准体系化评析(刘宪权),载《法学》2016年第5期。

国家审计能发挥反腐败作用吗?(陈丽红、张龙平、朱海燕),载《审计研究》2016年第3期。

腐败利益链的成因与阻断——十八大后落马高官贪腐案的实证分析(何家弘、徐月笛),载《政法论坛》2016年第3期。

社会身份与腐败行为:一个实验研究(雷震、田森等),载《经济学(季刊)》2016年第3期。

国法与党纪:“双笼关虎”的制度逻辑(虞崇胜),载《探索》2015年第2期。

建立境外追逃追赃长效机制的几个法律问题(黄风),载《法学》2015年第3期。

试析政治生态治理与重构的路径(牛君、季正聚),载《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5年第4期。

腐败犯罪境外追逃追赃的反思与对策(张磊),载《当代法学》2015年第3期。

政府审计监督与腐败治理(崔云、朱荣),载《财经科学》2015年第6期。

大数据时代腐败防治机制创新研究(李后强、李贤彬),载《社会科学研究》2015年第1期。

论净化政治生态——从系统论的视角(郑文靖),载《理论探索》2015年第4期。

大数据与廉政制度创新(刘筱勤),载《中国行政管理》2015年第12期。

工程腐败的网络结构特征与打击策略选择——基于动态元网络视角的分析(张兵、乐云等),载《公共管理学报》2015年第3期。

反腐败立法研究(何家弘、张小敏),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15年第6期。

用好巡视这把反腐“利剑”——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陈理,载《党的文献》2015年第1期。

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构想与“三不腐”机制建构(汪青松),载《兰州学刊》2015年第6期。

反腐败的战略重心与官员财产公示(何家弘),载《法学》2014年第10期。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与反腐倡廉建设(高新民),载《中共党史研究》2014年第2期。

行政伦理与中国的反腐倡廉——基于内外部控制的行政伦理视角(杨凤春),载《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

跨国公司商业贿赂法律规制的实践模式及借鉴(张卫彬),载《法学》2014年第9期。

政府审计在反腐败中的作用:理论分析与政策建议(李明辉),载《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年第4期。

制度反腐、过程防腐与文化倡廉——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探索与思考(刘占虎),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4年第1期。

反腐败政策的奇迹:新加坡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于文轩、吴进进),载《公共行政评论》2014年第5期。

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下的反腐路向论纲(蔡宝刚),载《法学杂志》2013年第11期。

清廉指数的腐败测评方法与局限性(过勇、宋伟),载《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3年第5期。

我国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完善对防治腐败的启示(宋寒松),载《中国法学》2013年第6期。

论我国反腐败刑事法治的完善(赵秉志),载《当代法学》2013年第3期。

网络反腐研究:主要问题与拓展方向(李国青、杨莹),载《理论与改革》2013年第1期。

(二)纪检监察理论研究

1.纪检监察认识论

监察案件提前介入:基于356份调查问卷的实证研究(左卫民、刘帅),载《法学评论》2021年第5期。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监察法治思维体系论(张震、廖帅凯),载《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

监察法规的法律地位及其规范体系(李红勃),载《现代法学》2019年第5期。

论国家监察权的性质(陈瑞华),载《比较法研究》2019年第1期。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若干问题探析(吴建雄),载《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

基于监察机关法定职权的监察建议:功能、定位及其法治化(秦前红、石泽华),载《行政法学研究》2019年第2期。

论纪检监察权的二元属性及其党规国法共治(刘怡达),载《社会主义研究》2019年第1期。

论国家监察对象的识别标准(谭宗泽),载《政治与法律》2019年第2期。

以审判为中心与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褚福民),载《比较法研究》2019年第1期。

纪检监察派驻制度的演进、逻辑与改革建议(王冠、任建明),载《科学社会主义》2019年第6期。

刑事诉讼视域下的国家监察机关:定位、性质及其权力配置(洪浩),载《法学论坛》2019年第1期。

论依法监察与监察立法(秦前红、石泽华),载《法学论坛》2019年第5期。

国家监察权的属性探究(徐汉明),载《法学评论》2018年第1期。

再论国家监察立法的主要问题(马怀德),载《行政法学研究》2018年第1期。

监察委员会调查权:性质、行使与规制的审思(左卫民、安琪),载《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

“调查——公诉”模式研究(李奋飞),载《法学杂志》2018年第6期。

我国监察机关的宪法定位以国家机关相互间的关系为中心(秦前红),载《中外法学》2018年第3期。

国家监察法对公职人员纪律处分体制的重构(朱福惠),载《行政法学研究》2018年第4期。

制约模式:监察机关与检察机关的关系模式思考(左卫民、唐清宇),载《现代法学》2018年第4期。

监察委员会留置措施论析(江国华、王冲),载《湖北社会科学》2018年第9期。

监察机关留置问题研究(杨宇冠、高童非),载《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8年5月。

中国特色监察法治体系论纲(江国华、何盼盼),载《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职务犯罪检察职能定位与机构设置(吴建雄),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

监察至上还是三察鼎立——新监察权在国家权力体系中的配置分析(张建伟),载《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8年第1期。

监察体制改革试点视域下监察委员会职权的配置与运行规范(吴建雄),载《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

论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中的若干宪法问题(韩大元),载《法学评论》2017年第3期。

我国监察体制改革若干问题思考(陈光中、邵俊),载《中国法学》2017年第4期。

国家监察委员会改革方案之辨正:属性、职能与职责定位(魏昌东),载《法学》2017年第3期。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法治逻辑与法治理念(吴建雄),载《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

《国家监察法》的立法思路与立法重点(马怀德),载《环球法律评论》2017年第2期。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价值、逻辑与路径(吴建雄、刘峰,载),载《求索》2017年第1期。

国家监察法立法的若干问题探讨(姜明安),载《法学杂志》2017年第3期。

论《国家监察法》的立法原则(焦洪昌、王新萍),载《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

迈向监察委员会:权力监督中国模式的法治化转型(李红勃),载《法学评论》2017年第3期。

监察体制改革中职务犯罪侦查权比较研究(熊秋红),载《环球法律评论》2017年第2期。

国家监察立法的六个基本问题(江国华、彭超),载《江汉论坛》2017年第2期。

关于我国监察体制改革的几点看法(陈光中),载《环球法律评论》2017年第2期。

监察委员会调查活动性质研究--以山西省第一案为研究对象(秦前红、石泽华),载《学术界》2017年第6期。

论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价值基础与制度构建(吴建雄),载《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7年第2期。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逻辑与取向(江国华),载《学术论坛》2017年第3期。

检察机关监督与监察委员会监督比较分析(叶青、王小光),载《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7年第3期。

权力监督视角下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实践需要与现实意义(王立峰、吕永祥),载《南京社会科学》2017年第8期。

域外监察制度发展评述(叶青、王小光),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7年第6期。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要注重对监察权性质的研究(莫纪宏),载《中州学刊》2017年第10期。

国家监察机构设置的宪法学思考(王旭),载《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7年第5期。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行动逻辑与实践方向(庄德水),载《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7年第4期。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有关问题的思考(姚文胜),载《环球法律评论》2017年第2期。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和主要任务(马怀德),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第6期。

中国地方纪检监察机关改革模式分析(过勇、宋伟),载《政治学研究》2014年第5期。

中国纪检监察派驻制度研究(过勇),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

2.纪检监察方略论

人大监督监察委员会的主要方式与途径——以国家监督体系现代化为视角(秦前红),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20年第2期。

论党内监督法规与国家法律制度的衔接——以《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与《监察法》为视点(冀明武),载《江汉学术》2020年第2期。

监察体制改革“纪法衔接”的法理阐释及实现路径(夏伟),载《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

《监察法》实施中的若干问题与完善建议(张云霄),载《法学杂志》2020年第1期。

从“纪检立规”到“监察立法”: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法治路径的优化(叶海波),载《政治与法律》2020年第8期。

《监察法》与《刑法》衔接实施的基点、问题与路径(石经海),载《现代法学》2020年第1期。

《监察法》与《刑事诉讼法》衔接探析(张云霄),载《法学杂志》2019年第1期。

配合与制约:监察调查与刑事诉讼的衔接(卞建林),载《法商研究》2019年第1期。

《监察法》与其他规范衔接的基本问题研究(刘艳红),载《法学论坛》2019年第1期。

职务犯罪监察调查与刑事诉讼的衔接(方明),载《法学杂志》2019年第4期。

监察法与刑法的衔接协调与规范运行(陈伟),载《中外法学》2019年第2期。

国家监察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机制研究(江国华),载《当代法学》2019年第2期。

监察案件的立案转化与“法法衔接”(姚莉),载《法商研究》2019年第1期。

程序正义视野下监察证据规则的审查(夏伟、刘艳红),载《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

论监察赔偿制度的构建(王青斌),载《政法论坛》2019年第3期。

刑事诉讼法与监察法的衔接难题与破解之道(程雷),载《中国法学》2019年第2期。

监察法与刑事诉讼法衔接若干问题研究(王秀梅、黄玲林),载《法学论坛》2019年第2期。

《监察法》与《刑事诉讼法》实施衔接路径探究(徐汉明、李少波),载《法学杂志》2019年第5期。

试点地区用留置取代两规措施的实践探索(吴建雄),载《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

监察与司法协调衔接的法规范分析(龙宗智),载《政治与法律》2018年第1期。

职务犯罪监察调查程序若干问题研究(陈卫东),载《政治与法律》2018年第1期。

论监察委员会的调查权(陈瑞华),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8年第4期。

监察委员会职务犯罪调查与刑事诉讼衔接之探讨——兼论法律监督权的性质(徐汉明、张乐),载《法学杂志》2018年第6期。

论检察机关对监察机关职务犯罪调查的制约(朱福惠),载《法学评论》2018年第3期。

国家监察法与刑事诉讼法衔接的重大问题研究(姜涛),载《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6期。

程序自然法作为规则自洽的必要条件——《监察法》留置权运作的法治化路径(刘艳红),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8年第3期。

监察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使用——兼论《监察法》第33条的理解与适用(谢登科),载《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8年第5期。

“纪委”与“监察委”合署办公的现实问题与解决路径——以政治系统论为分析视角(吕永祥、王立峰),载《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

以审判为中心背景下监察调查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机制研究——兼评《刑事诉讼法(修正草案)》相关条文(潘金贵、王志坚),载《社会科学研究》2018年第6期。

监察机关调查犯罪程序的流转与衔接(叶青),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8年第3期。

逻辑与司法:监察程序中证据规则的解构与建构(马方、吴桐),载《河北法学》2018年第9期

监察与司法衔接的价值基础、核心要素与规则构建(吴建雄、王友武),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

监察委员会和检察院之间的关系界定与职权衔接(陈辉),载《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

“十八大”以来我国纪检监察机关的改革路径及成效分析(过勇、潘春玲、宋伟),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8年第5期。

监察制度与《刑事诉讼法》的衔接(汪海燕),载《政法论坛》2017年第6期。

对监察委员会自身的监督制约何以强化(童之伟),载《法学评论》2017年第1期。

法律正当程序视野下的新监察制度(张建伟),载《环球法律评论》2017年第2期。

监察委员会调查权运作的双重困境及其法治路径(刘艳红),载《法学论坛》2017年第6期。

论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的监察权与检察权(夏金莱),载《政治与法律》2017年第8期。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宪法约束(叶海波),载《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

监察机关办案程序初探(卞建林),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7年第6期。

国家监察法立法应处理的主要法律关系(姜明安),载《环球法律评论》2017年第2期。

健全国家监察组织架构研究(吴建雄、李春阳),载《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中的程序分离与衔接(冯俊伟),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7年第6期。

目的、原则与规则:监察委员会调查活动法律规制体系初构(秦前红、石泽华),载《求是学刊》2017年第5期。

监察委员会权力配置的模式选择与边界(周佑勇),载《政治与法律》2017年第11期。

论对国家监察权的制约与监督(谭世贵),载《政法论丛》2017年第5期。

纪委与监察委员会合署办公的理论内涵、现实意义与优化路径(王立峰、吕永祥),载《河南社会科学》2017年第11期。

将监察体制改革全程纳入法治轨道之方略(童之伟),载《法学》2016年第12期。

纪检监察机关与检察机关办案证据衔接及拓宽机制研究——基于司法解释相关规定的展开(邹绯箭、郭华),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13年第1期。

3.纪检监察体制论

论监察机关与公安司法机关的管辖衔接——以深化监察体制改革为背景(董坤),载《法商研究》2021年第6期。

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创举——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回溯与展望(徐小庆),载《政治学研究》2021年第4期。

党纪处分与政务处分的衔接协调及运行机制(秦前红、周航),载《中国法律评论》2021年第1期。

衔接贯通协同:新时代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内在逻辑(卜万红),载《河南社会科学》2021年第8期。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行政法衔接(刘文华),载《学术探索》2021年第11期。

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视阈下生态环保督察制度衔接问题研究(黄鑫),载《学术探索》2021年第8期。

论刑事诉讼法与国家监察体制的衔接(施鹏鹏、马志文),载《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20年2期。

论监察体制改革中的纪法协同(蒋凌申),载《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20年第3期。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历史借鉴与现实动因(彭新林),载《法学杂志》2019年第1期。

监察过程中的公安协助配合机制(江国华、张硕),载《法学研究》2019年第2期。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研究述评(方正),载《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

能定性与文化塑造:深化监察体制改革的双重维度(李健权),载《法学》2019年第12期。

监察体制下监检关系研究(王洪宇),载《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9年第2期。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法哲学思考:立场、观点与方法(吴建雄),载《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

十八大以来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四大进展(滕明政),载《科学社会主义》2019年第3期。

监察体制改革与人民监督员制度重塑(张义清、曾林翊晨),载《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

法治反腐视域下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新路径(刘艳红、夏伟),载《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后检察制度的巩固与发展(朱孝清),载《法学研究》2018年第4期。

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调查权与侦查权研究(戴涛),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

监察体制改革与检察机关之归位(唐亮),载《河北法学》2018年第1期。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视域下的制度设计变迁——新中国成立以来权力监督的历史梳理(李莉),载《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8年第3期。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研究综述(蓝恭彦、刘春),载《中州学刊》2018年第7期。

监察委员会的设置与检察制度改革(姚建龙),载《求索》2018年第4期。

积极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和体系建设(邱霈恩),载《中国行政管理》2018年第8期。

完善国家监察领导体制及推进纪检监察一体的思考(王希鹏),载《湖南社会科学》2018年第2期。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出路(高一飞),载《中州学刊》2018年第2期。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司法反腐的职能变迁与机制再造(吴建雄),载《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

中国特色国家监察体制的法治保障(任进),载《行政管理改革》2018年第4期。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人民法院监察制度述要(秦前红、刘怡达),载《现代法学》2018年第4期。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的实践策略及其应用分析(庄德水),载《理论探索》2018年第4期。

“三者有机统一”的有益尝试——基于监察体制改革的过程性分析(虞崇胜),载《理论探讨》2018年第4期。

监察体制改革的逻辑与方法(秦前红),载《环球法律评论》2017年第2期。

国家监察体制之宪法史观察——兼论监察委员会制度的时代特征(朱福惠),载《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宪法设计中的若干问题思考(秦前红),载《探索》2017年第6期。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进路研究(白皓、杨强强),载《河北法学》2017年第5期。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分析评论与对策建议(任建明、杨梦婕),载《河南社会科学》2017年第6期。

比较视角下的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蒋来用),载《河南社会科学》2017年第6期。

从机关思维到程序思维: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方法论探索(秦前红、底高扬),载《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史鉴与对策(蒋来用),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

监察委员会与“八二宪法”体制的重塑(翟志勇),载《环球法律评论》2017年第2期。

监察体制改革的宪法学思考(秦前红、李雷),载《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

监察体制改革与反腐红利(何增科),载《人民论坛》2017年第17期。

国家监察体制:全域立体监察模式的构建(石亚军、卜令全、陈自立,载《中国行政管理》2017年第10期。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及其分析(徐海燕),载《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

论法治视野下监察委员会体制的构建(王春业),载《江海学刊》2017年第5期。

中国反腐败立法的战略转型及其体系化构建(刘艳红),载《中国法学》2016年第4期。

纪检体制改革的职能分析及其实践要求(庄德水),载《理论与改革》2015年第1期。

纪委和检察机关反腐败协作制度研究(杨秋波),载《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

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的几个关键问题(王希鹏),载《理论视野》2014年第8期。

我国纪检监察体制改革评析(陈振),载《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3年第6期。

4.纪检监察学科研究

论监察学学科创建的价值目标、属性定位与体系设计(吴建雄、杨立邦,载《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

论监察法学的研究论域(张红哲),载《行政法学研究》2022年第1期。

从行政监察到国家监察及其学科原理的建构(李晓明),载《法治研究》2021年第1期。

纪检监察学科的发展现状、学科建构与实现路径(王希鹏、罗星),载《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20年第2期。

监察法学的学科定位与理论体系(封利强),载《法治研究》2020年第6期。

新时代监察法学理论体系的科学建构(秦前红、石泽华),载《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

构筑监察法统一话语的学科讨论平台(吴建雄、马少猛),载《行政管理改革》2019年第6期。

监察法学学科创立的价值基础及其体系构建(吴建雄),载《法学杂志》2019年第9期。

监察法学的研究方法刍议(秦前红),载《河北法学》2019年第4期。

廉政学的学科定位与理论体系——兼论纪检监察学科建设何以可能(王希鹏),载《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

三、其他重要纪检监察学科研究相关论文

一级学科视域下纪检监察学体系论(张震、廖帅凯),载《新文科教育研究》2022年的2期。(非CSSCI来源期刊)

论纪检监察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体系(褚宸舸),载《新文科教育研究》2022年第2期。(非CSSCI来源期刊)

纪检监察学:特质、设计与建设路径(刘怡达、张文博),载《新文科教育研究》2022年第2期。(非CSSCI来源期刊)

纪检监察学学科建设的路径选择(童德华、王一冰),载《新文科教育研究》2022年第2期。(非CSSCI来源期刊)

论监察法学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以新文科建设为背景(王建学),载《新文科教育研究》2022年第2期。(非CSSCI来源期刊)

创建纪检监察学的意义、现状与建议(王冠、任建明),载《北方论丛》2022年第2期。(非CSSCI来源期刊)

廉政学科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建议——以国内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为调查对象(王冠、任建明),载《廉政文化研究》2021年第4期。(非CSSCI来源期刊)

(end)


课题组顾问

莫文秀 中央纪委派驻最高人民检察院原纪检组组长、教授博导

谢勇 全国人大监察与司法委员会委员、教授博导

课题组成员

朱有志 湖南省社科院原党组书记、院长,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

曹升元 湖南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高级统计师

敖双红 中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姚选民 湖南省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法学博士

杨立邦 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后、法学博士(执笔)


友情链接图片
群众来信邮箱:fzffyjw@126.com 专家法律论证邮箱:zjfllz@126.com
  联系电话: 010-6863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