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纪法规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释义(三)
发布人:  发表时间 : 2019-07-26  浏览 : 9672

(来源:中国方正出版社《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释义)

第二章违纪与紀律处分

       本章主要规定了违纪概念、纪律处分和处理措施的种类、党纪处分的影响及后果、终止党代表资格、改组和解散党组织的具体适用等内容。纪律处分和处理是提高党员觉悟、增强纪律观念、维护党的纪律、纯洁党的组织,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顺利贯彻执行的重要手段。

       第七条党组织和党员违反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违反党和国家政策,违反社会主义道德,危害党、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依照规定应当给予纪律处理或者处分的都必须受到追究。

       重点查处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案件,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

       释义

       本条是关于违纪概念和执纪审查重点的规定。

       党章第三条规定了党员必须履行的八项义务,强调党员必须“自觉遵守党的纪律,首先是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必须“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带头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倡共产主义道德,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等。党章第三十六条规定了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六个方面基本条件,强调“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必须“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坚持原则依法办事,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自觉地接受党和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加强道德修养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反对任何滥用职权、谋求私利的行为”等。党章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党内监督条例》《问责条例》等党内法规还对各级党组织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履行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提出要求,对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维护党中央权成、严明党的政治纪律等方面作出进一步规范。党组织和党员违反了上述规定,应当依规依纪追究相应责任,作出相应处理或者处分。

       没有重点就没有政策。党的十パ大以来,党中央基于依然严峻复杂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以及遏制腐败蔓延的目标任务,提出“重点审查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并在《党内监督条例》中作出明确规定。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现固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利的决心必须坚如磐石”,“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条例》结合新的形势任务和条件进一步明确规定,“重点查处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案件,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在当前形势下,党员干部有本条第二款规定的行为,本身就是“四个意识”不强,不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应当予以重点审查。这样规定,还体现了两点论与重点论、减少腐败存量与遏制腐败增量的有机统一,有利于提高反腐败的精准性实效性,做到力度不减、节奏不変、尺度不松,有利于不断释放执纪必严的强烈信号,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2003年《条例》规定了第一款内容。2015年修订时作了两处修改:一是删去了“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主要是因为关于党的纪律的概念已在《条例》第三条中予以明确;二是将“依照规定应当给予党纪处分的”修改为“依照规定应当给予纪律处理或者处分的”,主要是因为对党组织违纪行为应当给予纪律处理,对党员的违纪行为应当给予纪律处分,修改后表述更加准确。此次修订,在第一款之后增加第二款,规定了执纪审查的重点。


       第八条对党员的纪律处分种类

       (一)警告;

       (二)严重警告;

       (三)撤销党内职务;

       (四)留党察看;

       (五)开除党籍。

       释义

       本条是关于纪律处分种类的规定。

       对违犯党纪的党员的纪律处分种类包括五种: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和开除党籍。

       警告是党组织对违纪党员提出的告诚,以促使其认识和改正错误。警告是最轻的一种党纪处分,适用于违纪情节较轻、但必须给予党纪处分的党员。

       严重警告是一种重于警告的较轻党纪处分,适用于违纪性质和情节比较重的党员。

       撤销党内职务属于较重的党纪处分,适用于那些所犯错误性质、情节严重,不宜再担任现任全部党内职务或某一个或几个党内职务的违纪党员。

       留党察看是仅次于开除党籍的一种较重的党纪处分,适用于严重违纪、但尚未完全丧失共产党员条件,不宜再担任现任全部党内职务的党员。

       开除党籍是最重的党纪处分,适用于严重违纪、已丧失共产党员条件的党员。根据党章第四十一条规定,各级党组织在决定或批准开除党员党籍的时候,应当全面研究有关的材料和意见,采取十分慎重的态度。

       2003年《条例》规定了本条内容;2015年和此次修订对本条均未作修改。

 


       第九条对于违犯党的纪律的党组织,上级党组织应当责令其作出检查或者进行通报批评。对于严重违犯党的纪律、本身又不能正的党组织、上一级党的委员会在查明核实后、根据情节平重的程度,可以予以(一)改组;(二)解散。

       释义

       本条是关于对违犯党纪的党组织的处理规定党章第四十四条规定:“党组织如果在维护党的纪律方面失职,必须问责。对于严重违犯党的纪律、本身又不能纠正的党组织,上一级党的委员会在查明核实后,应根据情节严重的程度,作出进行改组或予以解散的决定,并报再上一级党的委员会审査批准,正式宣布执行。”《问责条例》第七条规定,对党组织履行职责不力、情节较轻的应当责令其作出书面检查并切实整改;情节较重的,应当责令整改,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条例》贯彻党章要求不仅对严重违犯党纪的党组织的纪律处理作出规定,也对党组织有轻微违纪问题的,明确处理方式,体现把纪律挺在前面,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的要求,与《问责条例》有效衔接,督促各级党组织担当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对党组织的处理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对一般违犯党纪的党组织,上级党组织应当责令其作出检查或者进行通报批评;二是对严重违犯党纪、本身又不能纠正的党组织,上一级党的委员会在查明核实后,根据情节的严重程度,作出进行改组或予以解散的决定。《条例》第十五条、第十六条还对改组和解散后的处理作出了具体规定。对于受到改组处理的党组织领导机构成员,除应当受到撤销党内职务以上(含撤销党内职务)处分的外,均自然免职。对于受到解散处理的党组织中的党员,应当逐个审查。其中,符合党员条件的,应当重新登记,并参加新的组织过党的生活;不符合党员条件的,应当对其进行教育、限期改正,经教育仍无转变的,予以劝退或者除名;有违纪行为的,依照规定予以追究。

       2003年《条例》规定了本条内容;2015年修订时对本条未作修改;此次修订增加“对于违犯党的纪律的党组织,上级党组织应当责令其作出检查或者进行通报批评”的规定。

 

 

       第十条党员受到警告处分一年内、受到严重警告处分一年半内,不得在党内提升职务和向党外组织推荐担任高于其原任职务的党外职务。

       释义

       本条是关于警告和严重警告处分影响和后果的具体规定。

       本条对受到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的党员,在一定时限内担任党内外职务的资格作出限制性规定。规定处分影响期,是教育受处分党员、维护党纪严肃性的必然要求。

关于“一年内”“一年半内”的起算时间,是从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批准之日起计算。关于“不得在党内提升职务和向党外组织推荐担任高于其原任职务的党外职务”,主要是指受到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的党员,在一定期限内,不具备在党内提升职务的资格,也不具备被推荐担任高于其原任职务的党外职务的资格。在干部选拔任用时,各级党组织不得违反规定推荐受处分人担任上述有关职务。

       2003年《条例》规定了本条内容;2015年修订时为适应全面从严治党需要,体现不同处分种类影响期的差别提升纪律处分运用综合效果,将严重警告处分的影响期由年调整为一年半,警告处分的影响期保持不变;此次修订对本条未作修改。

 

 

       第十一条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是指撤销受处分党员由党内选举或者组织任命的党内职务。对于在党内担任两个以上职务的,党组织在作处分决定时,应当明确是撤销其一切职务还是一个或者几个职务。如果决定撤销其一个职务,必须撤销其担任的最高职务。如果决定撤销其两个以上职务,则必须从其担任的最高职务开始依次撤销。对于在党外组织担任职务的,应当建议党外组织依照规定作出相应处理。

对于应当受到撤销党内职务处分,但是本人没有担任党内职务的,应当给予其严重警告处分。同时,在党外组织担任职务的,应当建议党外组织撤销其党外职务。

党员受到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或者依照前款规定受到严重警告处分的,二年内不得在党内担任和向党外组织推荐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或者高于其原任职务的职务。

       释义

       本条是关于撤销党内职务处分影响和后果的规定。关于撤销党内职务,主要是指撤销受处分党员由党内选举或者组织任命的党内职务。所谓“党内选举”的党内职务,主要是指党内选举产生的必须由党员担任的职务,比如,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常委、委员、候补委员;党的基层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常委、委员;党(总)支部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委员等。所谓“组织任命”的党内职务,主要包括党组织任命的必须由党员担任的职务以及党的机关中由党员担任的领导职务,比如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经济组织、文化组织和其他非党组织的领导机关中设立的党组(含党组性质的党委)书记、副书记、成员,党委工作部门中正副部长、正副秘书长、正副主任、正副局长等领导班子成员,还包括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因工作需要由上级组织任命的地方党委的领导职务,等等。

       撤销党内职务处分应当明确撤销一切职务还是一个或者几个职务。如果决定撤销其一个职务,必须撤销其担任的最高职务。如果决定撤销其两个以上职务,则必须从其担任的最高职务开始依次撤销,不能撤销较低职务而保留较高职务。

       党员受到撤销党内职务处分,同时应当给予政务处分的,因政务处分与党纪处分均基于同一违纪违法事实,处分幅度应大体平衡,即一般应给予其与撤职处分相当的处分,降低其职务层次等职级待遇,重新安排工作,且一般不安排担任领导职务。

       关于党员干部被免职后可否给予其撤销党内职务处分的问题。根据本条规定和相关要求,一是党组织对违纪党员领导干部进行审查期间,如果该党员领导干部因查处其问题被免去职务的,案件查清后,该党员领导干部确实犯有严重错误,依照《条例》的规定应当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的,仍然应当按其原任职务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二是根据违纪事实,应当给予违纪党员撤销党内职务处分,但在党组织查处其问题前,该党员领导干部因其他原因被免去党内职务的,若其还有行政职务,可给予其严重警告处分,同时建议撤销其行政职务。三是根据违纪事实,应当给予违纪党员撤销党内职务处分,如果在查处其问题前,该党员领导干部因其他原因被免去党内职务且没有行政职务的,可给予其严重警告处分,同时应当作出降低其职级待遇的决定。

       2003年《条例》规定了本条内容。2015年修订时主要作了两处修改:一是将第一款中的“如果决定撤销其某个职务,则必须从其担任的最高职务开始依次撤销”修改为“如果决定撤销其某个职务,必须撤销其担任的最高职务。如果决定撤销其两个以上职务,则必须从其担任的最高职务开始依次撤销”;二是在第三款中增加“依照前款规定受到严重警告处分的”,二年内不得在党内担任和向党外组织推荐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或者高于其原任职务的职务。此次修订,主要是将第一款中的“撤销其一切职务还是某个职务”修改为“撤销其一切职务还是一个或者几个职务”,以使相关表述更加准确。



友情链接图片
群众来信邮箱:fzffyjw@126.com 专家法律论证邮箱:zjfllz@126.com
  联系电话: 010-68630301